“韩国与中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着供求、价格、环境3个危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已经刻不容缓。”8月12日,在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和韩国“东亚协议会”共同主办的2006年“中韩关系与东亚繁荣”研讨会上,韩国SK经营经济研究所朴昌源提议中韩全面加强能源合作,形成共同的原油消费市场,以应对两国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
朴昌源首先分析了国际能源市场的条件变化。他认为,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性正削弱,各国的资源竞争激化,国际格局也有所变化。世界石油市场的格局以伊拉克战争为契机,转变为美国主导下的新格局,今后经济安保与军事安保相融合的复合安保概念将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这种格局下,世界经济日益分化,在能源方面的变化也较为显著,世界各地都在努力构筑合作网络,积极促进共同市场的形成,例如欧洲的Trans European Network-energy、北非的Africa Maghreb Union、南美的OLADE、西南亚的Trans-Asean。
朴昌源指出,对中东的石油依存度加深与能源安保的弱势是中韩能源的共同特征。2004年,韩国原油的78%,中国原油的45%都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预计中国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存度到2020年将增至79%。韩中的石油消费比重占世界的11%,但是生产量的比重却仅为4.6%,储藏量仅为1.3%。而两国目前的能源消费需要都呈现激增局面。预计今后世界石油需求将以年平均1.4%的速度递增,韩国为1.7%,中国为3.8%。
朴昌源认为,解决韩国和中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的供求、价格、环境危机,确保安定经济的能源已成为两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两国应事先对于围绕资源确保而发生各种矛盾未雨绸缪,通过中韩合作,加强相互信任,共同强化资源安全。
朴昌源建议,为了解决原油价格不稳和亚洲溢价问题,韩国与中国应形成共同的原油消费市场,通过加强导入线多元化提高协商能力。对于两国的合作方案,他提出了共同储备、共同购买和运输、共同供需平衡以及环境规定的相互合作、两国间石油制品交易的活性化、供给源的多元化努力等5条建议。他表示,韩中的能源合作不仅是国家之间的能源安保,而且也能给彼此提供经济利益。通过能源合作两国关系不仅能够发展到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储存能顺利渡过能源危机并提高能源安全。通过共同购买和输送能提高两国间物流的效率性,强化产业的竞争性,通过为地域间设备和需要而设定的协议能有效地稳定市场。而以这种协作为基础,可以长期为两国的自由贸易谈判或建立东北亚能源市场的市场机构作准备。(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