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钢丝绳上的企业,济南二机床如何成为机床常青藤?今天跟济二机的人交流,非常感慨。作为工业母机,其实机床是一个很脆弱的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非常大。中国建国初期的定点建设的18个机床行业,六十多年前就以“十八罗汉”名气远扬。但如今基本都已经星光坠落,被并购被并入集团被改制,摇摇晃晃,翻落钢丝绳。唯有济二机,没有改制没有挪窝没有并购,成为唯一留存下来的十八罗汉。真是一个奇迹。
济二机多年来守正出奇,能够最后胜出是有许多原因的。如果简单概括,我总结为三个字,”不折腾”。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一把手稳定。30年来,只有两任领导。这一点非常关键;而再此之前的40年,则是另外一位老厂长“独断专行的40年”。重要的是,领导都是狂热技术控,从来没有离开过技术一线。这一点跟日本和德国机床的发展现象,非常一致。而实际上,日本70多岁的机床老企业家,还都活跃在一线。这跟中国很多机床国有企业的领导,到点下站完全不同。
机床行业是一个“老骨头汤”的行业,再次得到验证。能啃硬骨头,能熬老汤,能跟企业共进退一辈子的企业家,才能带领企业胜出。
2,中层力量稳定。济二机的管理层与技术人员非常稳定。虽然是国企,但是解决了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三年一竞聘上岗。而且通过待遇奖励多元化的通道,让技术人员可以享受与行政干部同样的待遇。解决了官本位的待遇挂钩,所形成的上升通道阻塞问题。
3,坚守初心做强主业,不做不必要的扩充。济二机一直没有兼并收购其他企业,即使是巨大外部压力下,依然没有进行扩张,没有并购陷入困境的济南一机床厂。除了不扩张,济二机适度保持产品线的平衡,适度拓展到金切机床。二者相互补充,防止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对只依靠单一产品线现金流,而形成的冲击。
4,不追求规模,不上市不贷款,没有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当然这也跟它的行业(汽车)选择有关。
济南二机床可能是中国机床界唯一全程搭上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的班车。中国汽车行业连续增长28年,只有到了2019年才有所下滑。这么快的增长,只有济二机是全程享受了汽车高速发展的红利。
5,坚定不移的国际化路线,不动摇。国际化格局很清晰。既要跟国际合作掌控技术;又要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抓住了“敌进我退”的局面,在美国机床业向后退步的时候,抢占空白之地,没有把它留给其他国际竞争对手。而且更进一步,与国际顶级品牌同台拼抢国际地盘。
而济二机圆满地处理了跟通用和福特两大顶级汽车厂的关系,则至为关键。供应商与关键用户的密切互动,使济二机成为国际化大课堂的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