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冲击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温州泵阀产业面临关键技术“卡脖子”与供应链安全挑战,加速推进“以国代进、以国代美”国产化替代进程迫在眉睫。为破解产业瓶颈、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助力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8日,在温州市经信局统筹推动下,温州市泵阀工业协会一行应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陈希章邀请,赴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开展产学研交流活动,通过技术研讨与实地对接,共谋国产化转型新路径。

我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浙江有氟密阀门有限公司朱炜健、保一集团有限公司张晓忠、维都利阀门有限公司夏崇茅、方正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伦龄、副会长单位浙江联大锻压有限公司余鸣亮、浙江挺宇流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胡跃涛、理事单位爱诺执行器有限公司朱文华、秘书长李丕歌参与本次活动。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陈希章、温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耿燕飞、温州市经信局产业处刘焜博士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

活动伊始,陈希章教授对协会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介绍了机电工程学院的科研布局与团队研究方向。他重点展示了学院在金属材料3D打印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结合国内外泵阀行业应用案例,陈希章教授阐释了前沿技术对产业升级的实践价值,强调学院始终以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期待通过校企协同攻关,为温州泵阀产业注入“智造”活力。

温州市经信局产业处刘焜博士提出,产学研合作需立足实际需求,既要瞄准高端技术突破,也要注重成果转化效率。他建议以示范性项目为抓手,推动泵阀产业“内生裂变”,培育新质生产力。

随后,在陈希章教授的引导下,协会一行深入参观金属材料3D打印实验室和智能制造实验中心。实验室中陈列的精密零部件、功能梯度材料样品及全流程数字化制造平台,直观展现了学院在材料加工与智能装备领域的科研实力。协会一行对3D打印技术的高效性与定制化优势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在观摩时,纷纷询问技术细节与产业化可行性。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企业代表踊跃发言,直击行业痛点:挺宇集团胡跃涛提出阀门喷漆环节面临工人短缺与环保压力,希望借助学院智能装备技术开发非标产品自动化解决方案;

维都利阀门夏崇茅提出温大机电工程学院目前所研究的转盘式辅助断屑车刀、激光标刻MES系统定制等可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生产难题;

保一集团张晓忠强调,校企合作亟需兼具技术理解与行业经验的“中间代理人”,以高效衔接研发端与产业端,避免技术与需求脱节。

针对企业诉求,陈希章团队逐一回应。学院专家表示,激光表面处理、缺陷智能识别等技术已具备产业化基础,未来可通过联合实验室、人才共育等方式与企业深度合作。针对喷漆自动化难题,团队提出可基于视觉识别系统开发定制化算法;针对材料修复需求,则建议引入激光熔覆技术实现加工缺陷在线修复。此外,学院计划推进“订单式”研究生培养,通过校企双导师制与实习基地建设,输送兼具理论与实操能力的技术人才。

此次交流活动为泵阀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依托学院技术优势,在材料研发、智能装备、标准制定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破解行业共性难题。
活动尾声,双方就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申报省级重点攻关项目等达成初步意向。陈希章教授总结称,学院将坚持“问题导向、应用为先”的科研理念,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温州泵阀产业迈向千亿级规模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温州泵阀产业有望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抢占先机,为“千年商港”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