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5年全国钢材市场价格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同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同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罗冰生同志主持。国内钢铁企业宝钢、鞍钢、武钢、首钢、马钢、唐钢、邯钢、本钢、包钢、济钢、攀钢、天管、天钢、天冶、承钢、宣钢、新兴铸管、石钢、邢钢、建龙、国丰、津溪、太钢、长钢、临钢、东北特钢、凌钢、抚钢、通钢、西林、南钢、沙钢、淮钢、苏钢、永钢、锡钢、杭钢、合钢、新余钢厂、南昌钢厂、萍钢、三钢、莱钢、青钢、安钢、舞钢、济源钢厂、冶钢、湘钢、鄂钢、涟钢、衡观、广钢、韶钢、柳钢、重钢、达钢、水钢、昆钢、略钢、酒钢、八钢、华西钢厂、永兴钢厂、营口中板等78家钢铁企业参加了会议。中国特钢协会、中国钢管协会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就一季度我国经济形势和国内、国际钢铁市场形势做出分析;围绕今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况深入研讨,统一认识,制定措施,积极应对,保持今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在合理价位平稳运行。
一、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同志做了《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态势及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二、中国工业钢铁协会顾问吴溪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要点如下:
(一)一年来国际、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的变化。
1.国际钢材市场价格综合指数去年9月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呈小幅回落态势。
2.国内市场从去年6月份起基本上是逐月上涨态势,一直到今年4月初才停止上涨,出现回落。
3.无论国际、国内,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供求关系的转变,消费、生产的增长是否谐调,同时库存的升降是否合理,是决定钢材价格改变根本因素。
(2)原燃料、电力、运输费用价格的上涨,以及成本上升的推动。
(3)同时也存在贸易商和最终用户对市场走势的预期不同,形成购买心态的变化。
去年一季度钢材价格上涨是在表观消费量大幅度增长28.31%的情况下出现的,说明钢材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需求过旺。今年一季度价格的上涨是在表观消费量显著回落(1-2月份含重复材表观消费量仅增长6%)的情况下出现的。说明价格上涨的原因是资源供给不足。
(二)影响今后钢材价格变化的因素。
1.需要关注国际钢材市场上象中国出口钢材价格的变化。
2.关注受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钢材、钢坯实际出口量的增减变化。
3.新产能不断释放,当某些供大于求时,市场能否抑制生产或扩大出口、或减少进口、或行业自律。去年钢铁行业增加冶炼能力同比增长90%,今年1-2月份增长30%。
(三)关于减少波动、稳定市场应考虑的措施。
1.研究改进销售政策。稳定市场首先时钢铁企业稳定销售,大企业能否实行季度定价,定量销售或两个月定价销售、或一个月内不调整价格。
2.研究如何开展行业自律,如何通过有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
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同志做总结讲话。要点如下:
(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讨论涉及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分别谈论了《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温总理指示:
1.全面认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情况,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定位应予明确,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和合作。
2.关于钢铁工业发展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1)八点原则:坚决走新型钢铁工业发展道路,努力把中国建成世界钢铁大国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强国。
一要合理确定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使钢铁工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二要加大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钢铁企业重组力度,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三要优化钢铁行业布局,有利于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四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钢铁工业技术水平。
五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钢铁能耗和物耗,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六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建立稳定的钢铁工业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七要着力提高钢材使用效率,鼓励开发使用新型替代材料。
八要深化钢铁工业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2)三条措施:
第一,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的情况下,制订和实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十分注意防止钢铁工业规模的过度扩张。
第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发展,特别要严格控制这些产品出口。
第三,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和节约使用钢材。
(二)应当关注当前供需格局上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
1.国内钢材市场表观消费量由高速上涨转变为平稳增长。
2.进出口格局变化对供需关系带来的影响。
(三)关于贯彻落实国际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问题。
1.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
2.对钢铁行业要制定行业的准入标准。
3.国务院重要决策,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四)关于建立、健全企业科学的定调价机制。
(五)控制产能过快增长的问题。。
(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问题。
四、经过分组讨论,与会钢厂达成共识,即《保持国内钢材市场在合理价位平稳运行是首要任务(讨论稿)》。
1、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主要表现是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落,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进出口贸易形势良好,基本实现钢材市场平稳运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这是国家对钢铁工业实施宏观调控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的重要成果。
2、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时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起落,仍然是当前经济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钢铁行业要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切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钢铁工业发展全局,努力保持钢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和国内钢材市场平稳运行,坚决抑制低水平产能扩张,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努力转变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要正确理解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宗旨和政策取向。宏观调控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当前主要是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能耗产业过度扩张,合理控制城市建设规模,有效控制房地产投资和价格过快增长,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钢材市场的大起大落,对钢铁行业发展是有害的,对整个国民经济也不利。钢铁生产企业和贸易商,都要增强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国内钢材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把保持钢材价格平稳运行,防止大起大落,作为今年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
4、2005年全球和国内经济继续向好,但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钢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是支撑钢材价格在合理价位平稳运行的三个重要条件,分析全年国际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仍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钢铁企业和贸易商都要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总体供求关系和成本水平把握市场价格的走势。
5、坚持"合理价位"原则,共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4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市场对宏观调控的预期过度敏感和恐慌,有的用户出现观望心理,部分地区钢材库存有所上升,打乱了正常营销秩序。今年以来,国内市场板材价格不断攀升,有些品种已达到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主要原因是资源供给偏紧,价格上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部分市场的长材价格已跌破行业平均含税成本,与国际市场长材价格水平比较,与板材的比价关系都呈现不合理,应该恢复到合理的价位。 "合理价位"应该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终端用户的承受能力,生产成本和各类产品及品种的比价关系,保持公平合理的利润水平等决定。由于板材价格国际国内市场关联度高,应该把握国内市场价格水平略低于国际市场进口价格水平,以有利于抑制过量进口,防止冲击国内市场。长材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低,应该把握既参考行业平均成本水平,又能抑制低水平产能的过量释放,有利于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要吸取去年4、5月份钢材价格大起大落的教训,以积极心态对待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努力保持钢材市场价格在合理价位平稳运行。
6、钢铁企业应当成为钢材市场的主体,对市场平稳运行应当起主导作用。要用好企业的自主定价权,规范企业产品出厂价格调整机制,防止频繁调价对市场价格带来的波动。板材生产企业应实行季、双月定价或月度调价制度;长材生产企业也宜实行月度定价,以保持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要严格履行合同,锁定资源,锁定价格,不应采用"保值销售"或"售后追溯"等做法。贸易商也应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防止人为炒作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贸易商,钢铁企业可以停止或减少供货。要遵循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改革企业现行供销体制,同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钢铁企业和用户的"双赢"。要依靠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为实现钢铁工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多做贡献。【蓝鲸钢工作室】200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