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足30万的长泰连续12年获评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其工业发展成就功不可没
山区小县探访“隐形冠军”
规模工业企业有259家,产值上亿元企业有130家,3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纳税额超过全县工业税收的50%……人口不足30万的山区小县长泰,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2年获评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的县份。
近日,记者来到长泰,探寻这个山区小县的工业成长密码。
长泰的工业起步于2000年前后。由于毗邻厦门,它承接了从厦门转移来的产业,从此,一个单纯的农业县、山区县走上了工业强县的道路。
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创新驱动,长泰集聚了一批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高新企业,如国内最大的单体阀门制造企业大通互惠、全球最大的LED球泡灯生产企业立达信、世界最大的继电器生产基地宏发电声等。这些在各自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或“隐形冠军”,以及在长泰安营扎寨的3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成为长泰工业强县的强健筋骨。
一个数字: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县GDP比重超3%
大通互惠公司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的6%。大通互惠董事长蔡天志表示,从卖出去第一台阀门开始,公司就把获得的利润直接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如今,大通互惠在国内率先研发出零下196℃超低温阀门和4000米的深海阀门,是国内首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温阀门生产企业。
安安(中国)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鞋用超细纤维合成革”早已领跑全省。“超纤行业产品雷同,同行竞争陷入恶性循环。企业必须找到利润空间。”安安副总裁朱国勤认定,要专心做好做强一项单品才行。在单品研发上,公司每年研发经费高达3000万元左右。这款超细纤维合成革,性能远超真皮,价格却不足真皮的五分之一,市场销量持续看好。
近年来每年投入2亿至3亿元搞研发的立达信,全面推动产品技术、设备技术及信息化技术三大改造,建设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国际认证目击测试实验室。
漳州宏正化工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贵金属电镀配方,无毒无害,打破了国外的行业垄断,解决了数十年来我国电镀行业污染的问题,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长泰拥有7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36家国家级高新企业,企业一年的研发投入突破10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超3%,位居漳州第一。全县每万人拥有的有效发明****突破10件,近年来一直在漳州遥遥领先。“企业研发能力强,产品的更新换代才快,企业也才能牢牢占据领先地位。”长泰县科技局局长叶文生对此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