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中国铸造协会与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CSTM)举行座谈会并签署团体标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贯彻落实“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要求,牢记“铸造强国”历史使命,积极提升我国铸造行业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完善行业实验室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加快推动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铸造协会会长张立波,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理事长王臣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中国铸造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志勇和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秘书长范弘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中国铸造协会专务兼常务副秘书长王东生、副秘书长马宏儒、文化传媒部副部长张杨、行业发展部部长助理吴仁贵、中铸协标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乔世杰,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杨植岗,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副秘书长王蓬、秘书处主任王洋、培训中心副主任高文工,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铸协实验室与检测技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秀鑫、北京仪器分公司副总经理于兆斌、市场部副主任胡少成、市场部综合部主任/中铸协实验室与检测技术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赵云更等参加座谈并出席签约仪式。

张立波会长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团体标准化进程与国外的差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明确,到2035年,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要更加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要更加完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要全面形成。标准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我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前沿阵地。他强调,中铸协和中关村材料试验联盟有着共同的目标,唯有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才能拨开迷雾攻克难关。这次战略合作是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王臣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了二元化的标准结构,确定了要充分利用市场化标准,推进科技创新转化、提升产业标准化能力,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标准化专家和团体都在积极推进《纲要》的落实,在这个大背景下,中铸协和CSTM在标准化上展开战略合作意义重大。他表示,CSTM与中铸协携手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能够实现《纲要》中期望的通过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推动团体标准的建设,共同为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会前,张志勇秘书长和王洋主任分别就各单位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中国铸造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民政部评估为“5A”级的全国性行业协会,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中铸协秘书处为常设机构,下设53个分支机构,2个全资子公司、2个国内办事处、4个海外联络处。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50余人,另聘有专家顾问及行业工作志愿者1000余人。中铸协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团体标准化发展联盟副主席单位、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副董事长单位、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单位。中铸协还是亚洲铸造业联合会和金砖国家铸造业联合会轮值会长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铸造业工作委员会和亚洲铸造技术史学会中国分会秘书处挂靠单位。设立在中铸协的还有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机械工业技能鉴定中心铸造分中心,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能力评价委员会铸造行业培训办公室等。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于2016年12月22日,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的支持下成立,CSTM与家委员会由徐匡迪院士担仸名誉主席,干勇院士担仸主席,委员由36位院士组成。目前共发布标准300余项,立项标准800余项。
张立波会长、张志勇秘书长、王臣理事长、范弘秘书长共同鉴证了《铸造实验室能力评价规范》双编号团体标准项目的启动。为贯彻《铸造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精神,推动落实关于“推进并实施精益化管理,制定不同铸造工艺生产过程关键工艺参数检测以及生产全流程质量能力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铸件的可靠性、性能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到2025年,重点建设10个以上的行业检测试验中心”的要求,中铸协联合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联合启动了《铸造实验室能力评价规范》标准制定项目,该标准将作为铸造行业实验室建设和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仪式最后,双方就团体标准制定等相关工作进行了进一步深入交流。
签约仪式后,与会人员还共同参观了王海舟院士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