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30日,崔勋的这一天是兴奋的。
这一天,崔勋从延吉赶到北京,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发动抽排气自然泵”的****发明申请。
崔勋介绍说,“发动机抽排气自然泵”又称为“双动力发动机”,是利用发动机的第一次能源损耗产生废气二次做功的原理研制而成,同一辆车,分别组装新旧两种发动机,同等条件下,双动力发动机的油耗只有30%。
这项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研究源于崔勋的一次偶然出行。
一次,年少的崔勋外出乘坐个体小公交车,碰到司机在加油时抱怨“油价太高”,“买的起车,买不起油”。他听到后,很有感触,他想:要是我能让世间的穷人买的起车,加少量的油就能行驶同样的里程就好了。偶尔的奇思妙想的确让崔勋“夜不能寐”,他想为什么不把“汽车的发动机”第一次做成功产生的废气,合理收回代替原燃料油,二次做功从新产生推动力?这样不是可以少加油多行走了吗?
为了这一“奇思妙想”能化为现实,崔勋24岁时告别了他刚刚上任的新工作,带着梦想,回到寒室,闭门开始研制“发动机抽排气自然泵”。
1995年开始,崔勋在研制的征程中,逐步取得喜人的新收获,连续获得国家****局颁发的《汽车发动机动力控制器》、《液压式汽车内燃机加速调控器》和《机动车内燃机加速调控器》三个实用新型****证书。从这以后,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微波收入,不完全靠父母接济搞研究了。
27岁那年,崔勋花8000元钱买了一辆破旧的老式吉普车,为自己的深入研究“发动机抽排气自然泵”做实战实验准备。车买回来了,油耗很大,耳边亲历了那位个体司机的“买的起车加不起油哇!”“发动机抽排气自然泵”的研制最后阶段是要在各种类型的运输工具上如汽车、火车、轮船上做实验,获取相关参数,而每一次装机拆机过程都很麻烦,两手油腻腻的,每一次装机后,开不多远就要原地踏步反复启动,时间久了,车的油耗越来越大,车的磨损也很严重,可为了明天的目标,崔勋就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每一次测试后,都要不断的改进图纸。从新加工配制机器部件由于不是批量加工,很难找到合作伙伴,找到后造价又及其昂贵,崔勋为此倾囊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实在缺乏试制经费了,崔勋就低着头出门打一段工。待试制经费攒足后再回来试制。他每天想的是成功,他安慰父母的一句话就是“失败的次数越多,接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2004年9月3日,崔勋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公众介绍了他的发明。这一天,对崔勋来说,是其将梦想化为现实的又一里程碑。
未来迎接崔勋的,也许还有数不清的困难,但已经“排除万难”走到现在的他,并不缺少走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