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舶出口量从2004年只占世界的8%,飙升到2005年的18%,2006年又达到了19%,今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出口总额达2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1%。增长速度之快引起了欧盟的高度警惕。4月初,欧盟有关官员透露,要求中国放慢钢铁和船舶制造领域产品的出口速度,否则欧盟将采取反倾销措施。
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我国船舶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升势。据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船舶完工量、新船成交量和手持订单量3大造船指标分别占世界份额的19%、32%和24%,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出口总额达2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1%。
忧欧盟发出反倾销警告
中国船舶出口的高速增长,贸易磨擦的风险也不断升级。今年初,欧盟有关官员透露,中国钢铁和船舶出口的迅速增长对欧盟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保护欧盟内部经济,应要求中国放慢钢铁和船舶制造领域产品的出口速度,否则欧盟将采取贸易制裁措施。
其实,欧盟酝酿对中国制造的船舶进行反倾销调查,早在去年初就已现端倪。中国船级社透露,2004年中国造船完工出口量只占世界的8%,但仅仅一年后的2005年,这一数字就飙升为18%,引起欧盟的关注。欧盟有人称:中国大量扩张造船业,但造船企业生产无序,船厂的安全性能又不好,造船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呼吁要对中国的出口船只提起反倾销调查。
业内人士表示,本世纪初,韩国船舶出口势头强劲,遭遇欧盟与日本以反倾销为手段联手“阻击”,官司甚至打到WTO。当时欧洲和日本就已经开始注意中国,在欧盟对13个新船合同进行的跟踪监督报告中,除韩国的9个合同外,其他4个合同均来自中国,正是这个报告,指责中国出口船舶的成交价低于按其成本模型计算的“正常价”的8%至22.8%。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对欧盟出口出现大幅下滑。以我国重要造船基地之一的广东为例,2007年1至5月份,广东船舶整体出口4.1亿美元,增长28%,但对欧盟出口船舶的总值为0.83亿美元,同比下降43.3%;与此同时,对香港出口1.4亿美元,增长83.6%。
杭州海关表示,欧盟是“浙江船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1月至4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船舶3705艘,价值2.2亿美元,占浙江省船舶出口量和出口值的65%和44%。“贸易摩擦一旦升级,浙江省船舶出口形势将不容乐观”。
险以加工为主的出口方式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顾问朱汝敬认为,较低的劳动力成本、17%的出口退税政策,使我国的船舶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增长方式使我国船舶出口遭遇反倾销时可能遭到巨大打击。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邹建华教授说,虽然对船舶实行出口退税是我国入世承诺中保留的20项补贴项目之一,但按照WTO补贴协议的规定,这种补贴不能对另一缔约方的贸易或生产造成严重损害。OECD(经合组织)造船工作组也在国际造船协定中专门制定了船舶反倾销的规定,而我国是这一组织的观察员,并参加了新国际造船协定的谈判。如果欧盟成员国受到来自我国船舶出口的冲击,欧盟必然会通过多种途径对我国施加压力。
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船舶出口方式也隐藏更大风险。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出口船舶2.5亿美元,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2%。加工贸易仅能赚取加工费,利润大部分被外商获得。一旦遭受反倾销,国外订单就有可能转移,将对我国船舶业造成巨大打击。
杭州海关同时认为,浙江省出口船舶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八现象”,这暴露出浙江船舶出口存在着“技术依赖”隐忧。今年1月至4月份,浙江总共5691艘船舶的出口量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船舶1222艘,价值4.3亿美元,出口平均价格为35万美元/艘;而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船舶虽多达4417艘,却仅创造了0.8亿美元的财富,平均价格仅为1.8万美元/艘。
“浙江省两成数量的船舶出口之所以能创造出船舶出口总值八成以上的财富,主要在于全省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的船舶多为集装箱船和机动散货船,单价较高。”杭州海关统计专家葛一波对此表示担忧,“这种不同贸易方式下价格迥异的情况,恰恰暴露出我国船用配套设备生产技术落后、依赖进口的问题。”
变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
邹建华教授认为,应对反倾销威胁,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
据了解,对船舶科研进行补贴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世界各主要造船国都加大了对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和OECD造船协定所允许的补贴支持力度。如欧盟实施的共同船舶科研开发计划,各成员国都可以申请经费资助;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提供了100亿日元的船舶科研补贴,2001年又启动了“超经济船舶”项目;韩国在1999至2000年提供船舶科研贷款及补贴4.92亿美元。在我国船舶研发主要靠企业自身投入、政府投入缺乏的现实下,应尽快改变可能成为反倾销“口实”的出口退税补贴方式,加大对船舶科研的补贴。
除了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外,业内人士还建议,要逐步调整出口的重点地区,努力扩大对亚洲、美洲国家的出口,使船舶出口分布合理,降低由于主要集中在欧盟、东盟成员国而导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