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煤炭资源,去年11月1日,我国在前期取消煤炭出口退税的基础上,将进口煤炭的关税税率由3%-6%调整为0%-1%的暂定税率,同时进一步对炼焦煤出口加征5%的出口关税。受此影响,今年1-5月,宁波口岸进口煤炭115.4万吨,金额68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均增长1.4倍;同期出口量为0。今年1-5月宁波口岸煤炭进口呈现以下特点:
一、国有企业进口近9成,私营企业进口增速迅猛
1-5月,国有企业进口煤炭103.5万吨,增长1.3倍,占同期宁波口岸煤炭进口总量的89.7%;私营企业进口8.3万吨,增长3倍;外商投资企业进口3.5万吨,去年同期进口量为O。
二、5成以上进口来自澳大利亚,自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进口大幅增加
1-5月,宁波口岸自澳大利亚进口62.1万吨,增长1.9倍, 占同期宁波口岸煤炭进口总量的54%;自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分别进口46.8万吨和3380吨,去年同期进口量均为0。
三、主要煤种价格小幅上涨
1-5月,其他烟煤进口101.5万吨,平均价格为53.3美元/吨,上涨1.2%;无烟煤进口4.3万吨,平均价格为41.3美元/吨,上涨14.7%。
由于我国运用税收调节手段,对煤炭实行宽进严出的调控政策,我国目前几乎已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近期我国将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暂定税率,5月22日,海关总署发布2007年第22号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07年6月1日起,加征142项产品的出口暂定税率,并下调209项商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将取消煤炭进口关税,将焦炭及半焦炭出口关税从5%上调至15%。此次的关税调整,将进一步降低煤炭等能源、资源类产品的进口门槛。进口煤炭在质量、价格和运输(海运)等方面存在诸多优势,无疑将受到南方电厂的青睐,在国家取消进口政策限制后,加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安全压力的国内煤炭产能限制,可以预期,进口煤炭数量将会持续增长。
然而在煤炭进口大量增长的同时,存在两大隐患值得关注:
一是煤炭进口存在货源地过于集中的不利局面,容易受别国出口政策变化影响。
有媒体称洋煤炭抢滩中国市场,煤炭输出国可能提高出口税。《21世纪经济报道》4月14日报道,目前海外煤进入中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越南、印尼和澳大利亚代表着其中主要的力量。越南煤则是中国最主要的进口对象,超过900万吨。同时,中国也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越南煤炭出口总量的72%流向中国。而越南煤炭的大量进入中国也已引起越南政府的警惕。“越南以超低价大量对中国出口煤炭,煤炭并非取之不尽,国内资源日益枯竭。大量对中国煤炭出口还将影响越南未来的热电发展战略。”越南计划和投资部如此质疑。越南财政部对中国“以电换煤”的态度也相当谨慎,他们向政府提出一项方案,计划今后对煤炭征收3%的出口税,以确保国内煤炭供应充足。一旦煤炭出口国家采取限制措施,极易给我国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应应变方案,以顺利度过我国即将到来的用煤高峰期。
二是煤资源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长期能源安全值得关注。
目前煤炭生产的快速增长正在将煤炭行业的产能推向极限,但仍无法满足国内对煤炭的需求,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煤的进口需求还将继续大幅增长。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将直接导致亚太煤炭市场格局的改变,可能加剧与日本等煤炭消费国在争夺煤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将给国内长期的能源安全带来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