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以出口为主体的台州黄岩模具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9年开后,金融危机未见底,经济形势也未明朗。那么,黄岩模具又是如何面对?是选择等待,还是求变进取。黄岩模具业的实践告诉我们,“变”才是化“危”为“机”的最佳手段和方法,用“善变”成就黄岩模具在任何危机中的“不变”。
金融危机制造“麻烦”
据黄岩模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匡富介绍,黄岩共有模具企业560多家,个体工商登记在册的1600多家。2008年下半年,黄岩模具行业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订单明显减少;有的国外客户取消订单,不来了;有的来了,谈谈也不下单;有的企业,特别是有些小企业已开始处于停工状态。
“去年1-9月份,公司产值增长了24%,去年年底只有增长10%。今年一季度减产10-15%。”浙江嘉仁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岩模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嘉敏说。
一份黄岩模具行业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黄岩规模以上模具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一季度为35%,二季度为38%,三季度为19%,四季度不到10%;2008年,黄岩模具总产值为95亿元,比上年只增长了3.17%。
危机制造“机遇”
在黄岩模具业的企业家们看来,这次金融危机,至少会带来三个机会——一个占领市场的好机会,一个低成本扩张的好机会,一个修炼内功的好机会。
一个占领市场的好时机。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使一些国外企业追求更低的成本,并他们把目光投向已具备相当能力、而价格又不高的中国模具市场。另外,一些新兴的国际模具市场也充满着活力和潜在的商机,如俄罗斯、巴西等等。
“从国际上来看,模具的市场需求是有的,我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会比较好。因为欧洲、美国的模具订单会转移到中国来,但需要一段时间。”一直做欧美市场的恺华公司董事长梁正华说。一个低成本扩张的好机会。“平常,我们买活鱼太贵,买死鱼又不愿意。现在,买肚子刚泛白的鱼,最便宜!现在,原材料、人力价格都低,绝对是一个低成本扩张的好时机。”张嘉敏说。
据介绍,黄岩模具产业有68%的数控专业设备和1000多台加工中心以及4.5万名专业人员在制造模具;黄岩是模具钢、标准件、刀具、设备等世界优质配套企业最齐全的地方,是中国模具制造企业密集度最高的地方;是向发达国家出口模具增长最快的地方。
一个修炼内功的好机会。平时生产忙,企业若想培训提高素质,员工不乐意,老板也不乐意,因为他们会觉得浪费了赚钱的时间。
“金融危机之下,双方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同时,也给老板和员工以压力,不学习、不提升,企业就会有生存危机,员工就会有失业危险。”陶永华说。从去年8月份开始,陶氏模具集团开始修炼内功,在厂内全面实施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按照生产国际高端模具的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金融危机,其实是在制造“机遇”,黄岩模具业的企业家们这样认为。
善于思变,化“危”为“机”
“机遇,两个特点:时限性——它是稍纵即逝的;共有性——在一定范围内,机遇并非你独有。所以,我们要善于思变,行动迅速,主动出击,这样的机遇绝不能放过。”张嘉敏说。在这样严峻形式下,黄岩模具企业家们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开始求变。
做高端模具,避开竞争对手。赛豪实业明确放弃了低端用户,专做高档汽车保险杠及灯具模具,与宝马、雷诺、大众、通用、福特、丰田等国际着名品牌产品配套,做高端客户的结果是使能与自己竞争的对手大大减少,避开了竞争,体现了优势。“我们的产品,开始由中低端向高端产品走,比如向高档家电模具液晶电视产品模具等,进行研发、设计。”陶永华说。
依靠特色技术,开发特色产品。精诚模具专做塑料板材、片材、薄膜等挤出模具,该类模具企业在黄岩仅此一家,拥有20多项****。一直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做高端模具的凯华模具开始向精密小模具进军。“做精密小模具,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也高,与别人不竞争,很有优势。现在,公司每天都有四五批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客户,向我们下单,或与我们谈精密模具的合作事宜。”梁正华说。
企业在行动,黄岩工商、政府等也不甘示弱。一个集展示、检测、研发、培训、信息为一体,占地约190亩的中国模具博览中心正准备启动建设,以加快推动黄岩模具产业及配套产业的大集聚。
为帮助企业正确把握形势,应对危机,黄岩工商开展科学发展观进民企——“联百企春暖行动”,百名工商干部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排忧解难。该局还编印、出台了《特殊时期民营企业创业实用指南》、《关于发挥工商职能促进全区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20条意见》等材料和文件,给企业家们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