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尽管受到融资难等因素影响,但是温州制造业却开始全面复苏,随之而来的企业用工荒问题也越发突出。记者在对企业采访中发现,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技术型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凸显。
高薪难觅技术工
戴淑惠是宣达实业集团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今年以来,招工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戴淑惠告诉记者,年初到年中,公司对普工的需求量最大,进入年末,公司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一下子放大。尽管公司采取了网络招聘、劳动力市场招聘、老员工介绍等各种方式,但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其中,技术好的电焊工和高级工程师更是难招。
“基本上每个星期都去(劳务市场),但是每个星期都招不到人,招过来的人技术也都是一般般。高端技能人才还是很难招的。”戴淑惠无奈地说。
戴淑惠告诉记者,公司想招5名技术要求更高的电焊工,尽管开出了高薪以及提供住宿、餐饮补贴等待遇,前来应聘者仍是寥寥无几,“主要是有压力容器证的,技术要很好的那种技术工人。我们开出4000到6000元的月工资都很难招到,过来试工的都不合格。”
记者从县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县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牵头举办了13场招聘会,341家企业入场,提供岗位7782个,但最终达成协议的仅1105人。与往年相比,今年来我县务工的外来人员人数减少了20-30%。特别是十月份后,求职人员更少。而且与往年不同的是,临近年底,企业对普工的需求量基本满足,而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却持续增加。
技工荒倒逼设备升级
和宣达一样,我县众多阀门厂都在上演着“技工荒”。高东阀门的总经理周文元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企业就是以出口为导向,主攻国际市场,对产品的品质要求相对较高,而近两年来,企业为寻求突破,加大了产品的研发力度,但随之而来的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员工缺乏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一方面是招工难,另外,现有的工人不能转变观念,不愿意改进工作方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所以,我们只能在设备上下功夫,通过设备改造来节约用人,提高工艺。”周文元说。
通过连续的设备改造,目前,高东阀门的数控中心已经拥有了52台数控设备,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眼下,高东阀门还要将这样一个地区领先的数控中心再升级成更高效节约的加工中心。“同样一个产品,原来数控中心需要5个工人5台设备完成的,加工中心只需要1个工人1台设备就可以完成,而且产品的精度将大大提高。”周文元介绍。
除高东阀门外,沃德阀门、长城拉链等企业也纷纷加入了以设备升级缓解人才短缺的行列。
用工成本进一步攀升
除阀门行业外,我县其他行业也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技工荒”的困境。为此,企业不惜以高价吸引人才,导致今年的用工成本进一步攀升。据了解,今年以来,温州企业的用工成本普遍上升了15%-20%左右,部分企业甚至更高。
记者从县五金行业协会了解到,眼下,该行业招一个普工的基本工资在2400元左右,技术人员则在3千到5千元不等,整个行业的工资水平提高了20%以上。
县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潘建峰分析,眼下的“用工荒”主要是技术型人员的短缺,而造成“用工荒”愈演愈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央的惠农政策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导致的人员回流;东部地区较高的生活成本;高校教育和社会用人需求的脱节等等。
据潘建峰介绍,目前,该中心已经在积极商讨明年开春招工的对策,提前做好准备迎接明年开春的用工高峰,“我们要把人力资源招聘会开好,另一个就是尽量到劳动力输出地区帮企业引进人员,或者到院校去,直接把企业带过去招聘。”
为缓解“用工荒”,目前,我县各用人企业都在绞尽脑汁开拓新的招工渠道,如加大员工的内部培训、网络招聘、行业抱团到西部县市现场招聘以及与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实行技工人才“订单式”培养等。记者 黄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