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16日获悉,川庆钻探长庆固井公司采用自主创新技术,顺利完成鄂尔多斯盆地井深4030米气井的固井作业,一级、二级水泥浆均按设计要求返出井口,标志着该公司“高承压分级箍+特种低密度水泥浆”技术组合,在风险探井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应用成果。
“这套技术不仅攻克了高压气井的固井难题,还节省了约12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在固井现场,长庆固井公司第二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王臻阳介绍说,“这口井存在高压水层且地质条件复杂,若采用传统工艺,需进行多次补救作业。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一次性封固成功,有效降低了水泥、车辆等直接成本支出。”
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存在低压易漏、高压水层等地质挑战,长庆固井公司组建技术专班,历时2年形成了“分级固井+特种材料+智能监控”三位一体解决方案。其中,配合抗水侵水泥浆形成的“动态防渗膜”,成功破解了恶性漏失地层固井难题。该技术应用以来,水泥返高合格率、一次封固合格率均达100%。
技术创新成果在重点区块显现出规模效益。陇东页岩油区块采用新技术后,固井合格率提升7.3个百分点;苏里格气田二开井配合数字化监控平台,作业时效提升25%。据统计,该公司今年已减少补救作业127井次,直接节约成本635万元,通过缩短建井周期创造综合效益超千万元。
“我们正构建固井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总工程师吴阳介绍,公司今年投入了3000万元的科研经费,对44项关键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这些创新不仅进一步夯实了老井稳产基础,更为页岩油、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